根據工作安排,12月26日,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組織外籍教師和留學生開展2020年“徽文化”體驗活動。本年度的活動由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秘書王黎韜帶隊,韓國籍教師樸希鎮、金泰真,剛果(布)籍留學生Clevie Thertully Balongana Mayassi和Sage Arnaud Missamou Biahomba參加了此次體驗活動。
活動以“徽文化”為主題,通過參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荊涂山景區的“禹王宮”歷史古跡和蚌埠市博物館,向外籍教師和留學生講述 “大禹治水”及相關的歷史典故,從而弘揚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同時通過參觀歷史文物和文獻,讓他們了解蚌埠這片土地擁有的悠久歷史,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在古代部落首領和新中國歷代領導人的帶領下,與各種不利的自然環境進行不懈斗爭,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美麗家園的故事。


荊涂山景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境內,歷史名山涂山是四千多年前治水英雄大禹召會諸侯、劈山導淮、娶妻生子之地,荊山則相傳是卞和抱璞而泣的棲隱之所,而位于涂山之巔的禹王宮建于公元前195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祭祀大禹和其妻涂山氏之地。

蚌埠市博物館集歷史與現代科技元素于一身,是一座以展示蚌埠古代歷史、近現代城市發展史以及淮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設有:“孕沙成珠——蚌埠歷史文化陳列”、“流動的文明——淮河歷史文化陳列”、“記憶流年——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鏟釋天書——考古體驗廳”、“翰墨丹青——館藏書畫作品展”和“梳影寶鑒——館藏精品锏鏡展”等幾大特色陳列。

此次活動向外教和留學生們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蚌埠從遠古時代向現代社會數萬年的歷史跨越過程,增進了他們對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熱愛生活,勤勞生產,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揚眉吐氣,日益富裕,為實現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這一歷史進程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珍惜當下,加深友誼,更加積極努力地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意志和決心,更加激勵他們充當中華文化和徽文化宣傳使者的使命感。(特約通訊員:王黎韜 攝影:王黎韜 審核:劉東樓 編輯:湯帥)